在不久前发布的“10月伪科学流言榜”上,“忘穿秋裤”会招来骨关节炎,不叠被子更有益健康,睡前一杯牛奶能助眠等都上了榜。记者调查发现,七成市民看到这些伪科学流言后都曾信以为真,直到上榜才知道是流言。
据食品专家介绍,近年来,关于食品安全的流言在网络上大行其道,比如,睡前一杯牛奶有助睡眠、添加剂是洪水猛兽等,很多网友在看到这类流言时都选择了“宁可信其有”,而事实上,网络上不少对食品用途和安全的理解都属于误读。专家提醒市民,应理性、客观、科学地看待食品安全问题。
睡前一杯牛奶能助眠?
流言:许多失眠者喜欢在夜里给自己来杯牛奶。有人还为此找到了科学依据——牛奶中含有一种能使人疲倦欲睡的化合物L-色氨酸。L-色氨酸制造的产物能抑制思维活动,从而使人想睡。
专家解读:牛奶中的确含有丰富的L-色氨酸,而L-色氨酸也确实可用于制造诱发睡眠的荷尔蒙5-羟色胺与褪黑激素。但是,一小份牛奶中含有的色氨酸总量,并不足以让身体激素水平发生波动。另外,牛奶里的色氨酸要运到大脑里,恐怕也没预想的那么容易。为了保护脆弱而重要的大脑,脑部的毛细血管结构阻止了许多血液中的化合物进入脑组织,即所谓血脑屏障。任何物质要起安眠作用,首先就必须穿过血脑屏障。牛奶里的色氨酸,在血脑屏障前,大多是无能为力的。